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关于印发洛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2-2024 年)的通知
洛政办〔2022〕18 号
各县区人民政府,市人民政府各部门,各有关单位: 《洛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2-2024 年)》已经市政府第 104 次常务会议研 究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组织实施。
2022 年 2 月 24 日
洛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
(2022-2024 年)
为贯彻落实《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洛发 〔2020〕22 号)精神,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,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,制定本 行动计划。
一、行动目标
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,有效解决中医药 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,加快推动中医药有特色、高质量发展,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。到 2024 年,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,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的中 医药服务需求。
(一)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全部设置标准化中医药诊室;实 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;示范中医馆要达到全市中医馆总数量的 25%以 上,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进行绩效考核。
(二)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。依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中医骨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洛阳 市中医院三个河南省区域中医(脑病、心病、康复)专科诊疗中心建设,全面提升区域内疑难、危重、 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,力争成为立足洛阳、辐射周边、在全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医诊疗中心。
(三)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到 2024 年底,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 100 万亩;培育初、深加 工基地 10 个,道地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 20 个;扶持 20 个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,建设 10 个特色中药材基地乡(镇);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 75%;中药材产量 23 万吨,产值突破 37 亿 元。坚持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,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,打造中原地区“道地中药材原材料基地”。
二、重点任务
(一)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行动
1. 优化中医医疗资源布局。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(洛阳市中医院伊滨医院)建设;加 快推进宜阳县中医院、伊川县中医院、新安县中医院、嵩县中医院、偃师区中医院等新建和改扩建项 目,提升综合服务能力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,支持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专科医院、中医 门诊部、中医诊所规范经营和连锁发展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发展改革委,各县区人民政府)
2.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。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比例占医药人员比例 达到 10%以上,能提供 15 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,25%以上的中医馆建设成为示范中医馆。鼓励村(社 区)卫生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,拥有至少 1 名能中会西的基层医务人员,能开展 6 项以上中医药适 宜技术。实现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全覆盖,推动中医药与医养结合、安宁疗护相衔接。(责任单 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财政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(二)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
1. 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。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体系,健全中西医并重、中西医结合和中西药并用的卫生应急处置机制,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 能力。挖掘古代医学典籍,优化古代经典名方,筛选有效的方药,实现中医药及时全面参与、中西医 结合协同应对疫情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应急管理局、市场监管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2. 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。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,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,构建中西医一 体化服务模式。聚焦心脑血管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伤残及老年人、儿童等重点人群,实施中西医 结合康复培育工程,开展中医师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,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规范,推进中医 药技术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融合,促进中医康复服务水平提升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财政 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3. 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。在老年人、 妇女、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推广 20 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。打造集自我保健、疗愈与康 复于一体的“中医健康管理”模式,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起居调养、太极拳、健身气功(如 八段锦)等养生保健方法,推广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,提升中医药养生和治未病的认可度。(责任单 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体育局、教育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(三)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行动
1. 大力扶持优质中药材生产。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,加强中药材生态种植、野生抚育 和仿生栽培。加强山茱萸、连翘、丹参、柴胡、皂角刺等优良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道地药材种植,加 快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。积极鼓励扶持洛阳企业与省内道地药材产地对接,组建道 地药材产业联盟。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,完善“中药企业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一 批农户及贫困农户种植、生产、加工道地药材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。(责任单位:市农业农村局、工 业和信息化局、林业局、市场监管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2. 促进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。依托君山制药、顺势药业等公司,不断研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 兽药、农药以及非药用产品,拓展中药材功能价值。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,提高清 热解毒口服液、柴胡口服液、香砂养胃丸、六味地黄丸等产品的附加值。积极与国内大型中药企业合 作,提高中药加工智能化水平,打造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,为保护和发展特色产地中药材、乡村振兴 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。(责任单位: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农业农村局、市场监管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3. 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。依托栾川、嵩县、宜阳独特的生态资源、自然景观,建设龙峪湾 国家森林公园、嵩县白云山、宜阳县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,打造集康养、旅居、 养生、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康养综合体。(责任单位: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发展改革委,栾川县、 嵩县、宜阳县人民政府)
4. 加强中药质量管理。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。探索建立中药材、中药饮片、中成药 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,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责任可究的监管体系。完善医疗机构中药质量管理,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,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中药质量安全 监管机制。(责任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农业农村局、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商务局、卫生健康委,各县 区人民政府)
(四)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行动
1. 彰显洛阳中医药院校特色。推进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深化教学改革,突出中医正骨特色,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建设洛阳中医正骨特色一流专业、一流学科。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中医 药职业教育,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、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。鼓励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与河 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联合申报骨伤推拿本科专业,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,高质量培养针灸 推拿等人才,打造“河洛推拿”教育品牌。支持指导嵩县筹建洛阳中医药职业学院,加大中医药实用 人才培训力度。支持瀍河区发挥平乐郭氏骨科影响力,建设骨科培训学校、骨科技术中心、骨科产业 园。(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卫生健康委,嵩县、瀍河区人民政府)
2.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。建立健全院校教育、毕业后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师承教育、确有专 长人员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激励机制。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 为师承指导老师,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,采取师承方式 培养中医药学科青苗人才,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、中医理论深厚、中医药技术精湛、医德高尚的 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。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人才培养项目的绩效评价,建立聘请国医大 师、知名中医专家授课、坐诊、带教制度。加强中医住院医师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,积极 创建省示范基地,夯实中医药传承人才基础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师承培养工作,实行公立医疗机构副 高以上中医(药)师每年带徒不少于 1 人制度,并纳入年度考核。建立中医临床会诊带教制度,加强 对初、中级专业人员的培养,构建执业中医师人才梯队。开展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活动,提高中医药 队伍整体素质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教育局、财政局,各县区人民政 府)
3. 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。建立“中医学经典”“西医学中医”人才培训基地,制定年度 培训计划,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培训全覆盖。开展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和常见病、多发病中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,加强综合医院、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西会中人才培养。将中医药知识作为 临床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内容。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,参加中西医结合 职称评聘。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,培养优秀中医骨干人才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教育局、财政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4. 巩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。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安置政策,增加全科 医生特设岗位和“县管乡用”中医医师比例,提高基层中医医师职称晋升业务能力和实绩考核权重。 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,加强培训师资和培养基地建设。(责任单位: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 教育局、卫生健康委、财政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5. 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。构建符合中医规律的绩效标准,探索建立以提供中医药服务 质量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。以中医经典理论、辩证思维、临床能力和工作实绩为重点,完善中医药 人员职称评聘制度。建立中医药人才奖励制度,在洛阳市名医评选中增加名中医数量,各种表彰奖励 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倾斜。(责任单位: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财政局、卫生健康委,各县区人 民政府)
(五)弘扬中医药文化行动
1.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精华精髓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,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,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。加大中医药的整理挖掘、传承传习、宣传阐释力度,加强技术、理 论再创新,建设伏牛山中医药博物馆、洛阳正骨博物馆。积极发挥河洛中医药文化馆的作用,搭建中 医学术传承平台,遴选一批理论经验、经方验方和适宜技术,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、老药工 传统技艺传承,实施记录保护。挖掘民间独门绝技、绝方、确有疗效的偏方、食疗方等,引进外地优 秀的专项技术、技法,并加以筛选、开发和传承。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水平,开展中医药文化与管理 研究,增强行业发展能力和治理能力。(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发展改革委、卫 生健康委、文物局,各县区人民政府)
2. 推动中医药开放交流。支持有优势、有特色、有竞争力的医疗机构和企业参与全球中医药领 域合作与竞争,鼓励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、诊所等,积极参与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支持中药材海 外种植合作。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、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等院校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招 收留学生。(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卫生健康委)
3. 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。依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申建国家级研发平台,推进河南科技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,支持洛阳市中医院高质量建设中医研究所,开展传染病、慢 性病防治等研究。鼓励支持新型制剂、优质饮片、配方颗粒、非药物疗法和先进中医诊疗、中药设备 研发。建立多学科、跨部门的中医药协同创新共同体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。开展中药制剂质量提升行 动,支持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内制剂科研创新,不断丰富中药制剂数量和品种,鼓励中医医疗机构 将传统经方和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中药制剂,积极申报中药新药。鼓励支持河南红日康仁堂药业有限 公司等本土中药生产企业进行中药创新药、中药改良型新药、古代经典名方、同名同方药等科研创新, 提升核心竞争力,形成产业优势,擦亮“洛阳中医药”品牌。(责任单位:市卫生健康委、科技局、 市场监管局,宜阳县人民政府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实施。充分发挥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、协调和指导作用,建立健全中医 药统筹协调机制和中医药管理体系,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。各县区要充分认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,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,充实中医药管理机构力量,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。各部 门要明确职责,加强协作,建立台账,加快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。
(二)强化投入保障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经费,改善中 医医院办院条件。建立中医药多元投入机制,鼓励地方设立政府引导、社会资本参与、市场化运作的 中医药发展基金,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。
(三)强化政策保障。贯彻落实《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在支付方式改革中体现鼓励中医药服务和使用。完善治未病服务和医院中药 制剂等定价机制;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、治疗路径清晰、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,合理确 定付费标准;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病种实行按人头付费、完善相关技术规范等方式,鼓励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;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(含医院制剂、新型饮片)按规定纳 入医保支付范围,并逐步达到省级支付标准;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,不在国 家颁布的中医诊疗规范之外设定服务项目、数量限制。 (四)营造良好氛围。推动建设覆盖电视媒体、网络媒体、移动终端、平面媒体等跨媒体的中医 药文化传播平台,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加大新闻媒体对中医药文 化的宣传力度,加强和规范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普及,营造重视、热爱、发展中医药的浓厚社会 氛围。
豫ICP备2022013412号版权所有 2022 河南吉时雨会展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